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机械助力快发展 奏响农业新乐章

(全媒体记者 张昊婷 刘少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基础和前提。多年来,我县通过不断地改革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最初的“牛耕人挖”到现在的“机耕机收”,阵阵轰鸣的机械声,奏出了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乐章。

在清河管理区的一块秧田里,两台插秧机正在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机械所到之处,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不到半个小时,一块田就完成了插秧作业。村民龚明杰说:过去种地基本上全靠人工犁地、插秧、耕种、收割,十分辛苦。现在,他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从种到收全程“托管”。

村民 龚明杰说:过去,他家的这块地每到插秧的时候,需要20个人,忙碌两天才插得完。现在,采用机械化作业,半天就完成了。不仅费用降低了,质量也比人工更有保障一些,收入也增加了。体力劳动也减轻了。

清河管理区,像龚明杰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清河管理区相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专门为农民提供水稻机械作业和小麦机械作业服务的。近年来,他们给农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清河管理区相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祥志告诉记者,他们每年的水稻机械服务面积在1000亩以上,小麦机械服务面积在3000亩以上。他们考虑到农民育秧技术难 掌握,一家一户买不起承重式插秧机的客观实际,他们率先实践,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实行托管服务,农民每年因托管服务每亩每年增收500到700元。他们合作社在给农民服务的同时,合作社每亩纯收入在100元以上,全年纯收入在10万元到15万元左右。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加强农机耕种、机械化收割、机械化插秧等推广力度。城关镇胡家营村惠平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化流转土地1000多亩,将农户的散田整合成大田,使机械化作业更高效,土地的利用价值也变得更高。

城关镇胡家营村惠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传平说,原来这里的农民都是散户耕种模式,既费力又耗时,。自从他们流转了土地,全程机械化作业,不断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农民还有额外的收入,合作社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多年来,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科技支撑下,我县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告别了牛耕田、人种田的历史,农机进入了大推广、大提升的阶段。2018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7万千瓦,农机拥有量11万多台套。其中,作业机械10万多台套,小麦、水稻、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5.6%,实现了从耕整、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入库的全程机械化,这些新成果和新成就进一步促进了农作物产量增收,粮食总产量从多年前5亿斤增加到如今9亿斤以上。粮食面积从123万亩调整至目前的100万亩,种植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2018年,我县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心成说,下一步,他们将在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为我县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再做贡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