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子口”、“挡贼口”,南漳这两个地名故事太精彩了

来源:发布中心

何为地名?即地域之名~

地名记录了人与地、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

今天跟随小漳一起走进这个地名故事吧~

龙门有两个别名,即“赶子口”和“挡贼口”。

传说在明朝中叶,龙门有一张姓老妪,携子耕地纺棉为生,竭尽全力供儿子张生在私塾里读书,生活过得非常清贫。数年后,儿子张生学业有成,乡试中了举人,在外地为官,并娶妻成家,生活过得富有宽裕。但是,张生当官后,从来没有与母亲通过信,当老母亲体弱多病,无力劳作,靠乞讨为生时,张生也未送些许银两奉养老母,是个地地道道的忘恩负义家伙。后来,张生在供职期间因贪腐被革职。无奈之际,张生只好返回故里依靠母亲生活,老母见其状,晓其因,气愤至极,当即破口大骂:“不肖畜生,有辱祖宗”,举起木杖将其赶走。这就是“青风赶子”戏剧的原形。从此,人们又称龙门为“赶子口”。

“挡贼口”的来历,还得从明清兴盛时期说起。那时,石门、龙门一带凭借丰富的山场资源和三条河流的水利优势、农业大发展,商业日益兴旺、富贾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豪绅群。人们用“挑不完的石门,填不满的樊城”来描绘这里的富足。然而,这里的富足也招致劫匪的横行,豪绅富贾和民众们经常遭受土匪的抢劫。为了保一方平安,豪绅富贾们牵头在龙门这个进出的关口兴建了一座“高城、厚墙、深壕”的防御城池,并组建了民团,制造了刀枪,并收铁铸炮,专门用于抵御外患,还在城门上书写着“挡贼口”三个大字,让劫匪望而生畏,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人们也称这里为“挡贼口”。

(作者:南小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