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县委书记:乡村振兴如何布局 要研究人口流动趋势

来源:新浪网

2019年是王鹏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工作的第九个年头,从县委副书记、县长再到县委书记,王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刚来的那段日子。

当时,湖北省每年都要对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考核,“一百零几个县,南漳排在第32位”。这个成绩算得上中等偏上,但在王鹏看来,“八百里金南漳”无论是从自然禀赋,还是从百姓期望来讲,这个名次都不够理想。

“压力挺大的”。王鹏坦言,如何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县经济发展特色之路,这是当时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解决难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王鹏认为,南漳经济“结构不优”是最大的症结所在:农业比例偏大,工业、服务业相对滞后。

“当时农业占比23%左右,工业和第三产业稍微差一些。到2018年底,我们在结构上有重大的改变,农业占比16%多一点,工业达到了40%以上,而第三产业已经高于工业,也占40%多。”王鹏说道。

在数字变化的背后,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战略的强力推进实施。近年来,南漳紧紧围绕争创全省山区经济强县、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县和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这“三个目标”,在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通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县域经济呈现出了强劲活力。

而这些也体现在了排名上,2015年起湖北省将全省县域划分成三类,南漳县属于全省31个三类县(市、区)之一。从近几年考核结果看,南漳县2016年排名第三,2017年排名第二,2018年排名第一位。

“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算是每年一个台阶。”王鹏说。

生态保护与产业平衡发展

议事厅:南漳县近几年也在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如何平衡它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王鹏:这方面,我们始终坚守生态的三条红线,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因为保护生态并不意味着不发展,这是一个辨证关系。对于南漳来说,属于山区县,版图面积比较大,地形地貌也比较复杂,有高山、河谷、丘陵和平原,处于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段。基于这样自然生态的禀赋和条件,我们划定了一些限制区、保护区和可以开发的一些区域,这样分类来搞好产业定位,适合搞生态保护的就严禁开发;可以搞开发区和产业发展的,我们就搞产业发展,从区域规划上来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比如,南漳是国家限制性开发生态功能区,80%的山区是禁止开发的,我们就设立了漳河源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20%的平原丘陵适合搞工业园区的,就大力发展省级经济开发区。

议事厅:会对GDP有影响吗?作为地方官,有没有这方面的压力?

王鹏:我感觉影响不大。为什么呢?山区的生态保护,简单地看可能对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放大视野,就会发现我们山区生态比较良好,地形复杂,有高有低有丘陵,且处于北纬31度,带来了生物的多样性,小环境比较好,这恰恰有利于农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们倡导并大力发展的有机农业,成为强县富农的支柱产业,效果比较好,如今已经走在全省前列,现在是“中国有机谷”的核心区和起步区。把农业往有机方向引导发展,不仅提高了附加值,而且促进了地方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老百姓的增收,在脱贫攻坚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我们现在农业方面比较值得称道的,形成了“五朵金花”:

第一个是“稻虾共作”。我们的水质比较好,种水稻同时养小龙虾,面积比较大,准备这两年发展3万多亩。

第二个是桑蚕。这是传统产业,结合标准化、工厂化的养殖,由龙头企业带动。

第三个是茶产业。我们海拔最高1500多米,逐步过渡到2-300米,地形、气候非常好,茶的品质也非常好。湖北省第一个有机农产品认证就是南漳的羊角山茶。我们现在是以品质提效益,下一步就要重点打造中国有机谷高香茶,这是我们的品牌。

第四个是食用菌。南漳是远近闻名的“菌耳之乡”,这几年我们的香菇、木耳从种植规模到深加工、精加工,已经形成产业链,带动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促进了地方的就业和税收,也扩大了出口,是我们这几年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地域主要分布在韩国、日本、俄罗斯和东南亚,下一步将向欧盟扩展。同时,增长幅度也非常大,今年有望突破3亿美金。

第五个是中草药。我们的山区海拔不同、气候条件各异,这种条件下生长的中草药也很多,是南漳的一个特色产业。

发展有机产业 引领农业发展

议事厅:前面提到南漳是中国有机谷的起步区和核心区,是什么时候开始规划要往这方面发展的?

王鹏:我们是从2012年开始起步的。首先,中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有效改变我县农业结构不优,存在的品质低、附加值不高、农民种田丰产不丰收的状况。目前,我县的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9亿斤左右,结合我县的资源生态优势,非常适合发展高品质农业。其次,国家提出粮食安全,在保证量的安全前提下,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对质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经我们外出考察之后,觉得这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产业。因此,我们下决心发展有机农业。

提出“中国有机谷”这个概念,这是我们到台湾考察后形成的,当时湖北省委主要领导也对此充分肯定。所以我们从2012年开始干这个事,目前已上升为湖北省省级战略,写入省委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下一步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议事厅:这个速度超过您的期望?还是说符合您预期?

王鹏:基本上符合预期,因为农业不像别的产业,它的受益过程稍微复杂漫长一点,况且发展有机农业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因为从土地的转换开始,各个环节非常复杂,并不是你想不施农药、不施化肥就一定是有机的。因此,我们现在打造有机农业,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敢承诺是“有机”的。而是说我们通过发展有机产业,来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慢慢地改变有机农业在整个农业当中的占比和结构。

议事厅:那么有机农业发展也需要高级人才,作为一个县,你们如何吸引人才?

王鹏:一是聘请了中央和国家部委、以及省一级的层次的专家,二是襄阳市这个层次的专家,三是我们县一级的专家,这就形成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专家队伍。目前,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已落户我县,另外部分高校设立了博士工作站。比方说我们跟中国农业大学、华农等高校都有合作,来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

旅游资源丰富  打造“心氧氧·去南漳”品牌

议事厅:刚才您也讲到,南漳地形多样,处在北纬31度,旅游资源比较好。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但是最后大家发现很多大同小异。南漳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王鹏:现在大家经常出去旅游,有时感觉同质化,想看到更新鲜的东西。旅游,旅游,第一个看自然风光,第二个是看文化。我觉得一个地方发展旅游,关键是要挖掘本地独特的文化或者丰富的生态资源。南漳具备三方面有利条件:

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处于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属限制性开发区域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境内有“沮、漳、蛮、渭”四大水系,水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可供开发旅游资源110多处,拥有2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

二是文化底蕴深厚。南漳有文字记载历史3100多年,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故事源头、和氏璧故里、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渠(白起渠)所在地,纳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108个。楚熊绎丹阳、卞和献玉、白起攻鄢、司马荐贤、丁兰刻木事亲等故事均发源于此。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麻安、呼北高速穿境而过,郑万高铁、蒙华铁路即将建成通车。距襄阳机场、襄阳火车站50公里,200公里范围内可通达宜昌、南阳、安康、随州等城市,地处武汉、郑州、西安、长沙4个省会城市400公里辐射圈内。

现在,南漳是湖北省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也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3.8亿元;2019年,游客接待人次有望突破500万大关。

议事厅:感觉之前在宣传上还有欠缺。

王鹏:之前宣传比较零碎,不系统、不集中。近几年我们通过营销、宣传,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策划了“心氧氧 去南漳”宣传口号,通过在武汉、郑州等周边地区进行广泛宣传,它的传播面、受众人数比较多了,影响力就明显提升了。此外我们还提出了“生态南漳·有机厨房”,在周边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  关注人口迁移

议事厅:你来南漳工作之前,是在襄阳市招商局工作的。今年初你在南漳县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招商引资做得不错,也面临一些问题。现在大半年过去了,现在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

王鹏:从总量上,我们预定目标已经超额完成了,还是不错的。实事求是地说,招大商、招优质商还不是那么容易,但我们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是围绕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来招商,重点突出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还有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效果比较好。比如说机械电子这一块,我们突出农机装备这个产业,打造了一个专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这一块,突出了食用菌精细加工,这几年由原来的一两家粗加工企业,现在已经快速发展到十六七家精深加工企业,效果很明显。

议事厅:作为地方的一把手,有没有焦虑的时候?

王鹏:焦虑之时即重任之下。通过这几年的精准扶贫,我县农村的面貌变化很大,已实现整县“摘帽”,今年是巩固年,明年是提升年。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圆满收官之后,意味着我们即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要对接乡村振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提前谋划这个事情。

现在我们焦虑的是山区的一些村,有空壳化的倾向。乡村振兴过程中,有些村庄现在大部分已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这些村是要继续加大投入,还是要慢慢引导村民向集镇、向城区里集中,这些问题要及早引起警觉。

乡村振兴是否以现有行政村为主体,我觉得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平原地区的乡村,人口量比较大且集中,我觉得就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加大投入。与此同时山区的这些村,是不是在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后,要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如何顺势利导,是否把更多的资金用在中心集镇等等,资金投入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我们都还在思考。

最近,我下乡调研了很多村,发现在我们县城或者中心集镇买房的占到50%,最少也是1/3,这意味着人口都已经往集镇在迁移了。由此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说山区的九年义务教育,最漂亮、最标准的都是校舍,学生越来越少,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山区村下一步怎么走?乡村振兴的布局上,怎么保障有效投入?所以,我们要关注和研究人口流动的趋势,且适应这个趋势。

(作者:周尔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