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湖北南漳:贫困山村变了模样

作队员在七叶一枝花地里除草

工作队员查看王先成家的香菇长势

工作队员在边缘户詹美权家了解生产生活与产业发展情况

缺水、缺钱、缺产业……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的古树垭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水通路畅、产业多元,农民致富、集体增收……2015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市食药监局)扶贫工作队驻点该村后,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努力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身在村中,情在地里,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昔日的贫困山村变了模样,古树垭村焕发了新活力。

以担当作为夯实脱贫基础

2018年年初,古树垭村改选,镇上找到1973年出生的姚华,请他回村任职。“2013年就找过我一次,我拒绝了。”姚华说,古树垭村是附近三个村庄合并而成的,村民之间因为土地资源、修路占道等问题经常发生矛盾,逢年过节村委会门口全是前来要账扯皮的村民。

但是这几年,姚华也确实看到了古树垭村的变化,村集体党建阵地焕然一新,“三重一大”运行规范,产业发展有了起色……各项工作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018年4月,姚华回村任职。当年12月,他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让我树立了干下去的信心。”姚华说,这群人对工作的热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定,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2015年,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李鑫成为古树垭村“第一书记”,带领王富海、张有庆、冯文强等队员进村帮扶。“来的时候条件太差了。”李鑫回忆说,屋顶漏雨、窗户漏风,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肆虐。

最让队员们难受的是,驻地没有水源,队员们不得不分工,轮流到1里外的一个小水坑里挑水。“冬天的时候,水面都结冰了。”王富海比划着说:“得用大石头砸个窟窿,才能挑水。”

驻村这几年,扶贫队员们想方设计,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补齐村级基础建设短板,先后完成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建设等工程,引导群众种植、养殖向规模化发展。

扶贫工作队还邀请杭州微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到村里考察,促成该公司捐款3万余元,用于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及贫困户产业发展。

新增了村委会的办公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硬化了户户通的“最后一公里”,村民们的产业也有了起色……姚华说,驻村扶贫队员们还手把手教他们使用电脑,和村委会一起解决群众矛盾。

新上任的村“两委”干部,转变作风,着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对村干部有了新的认识和信任。

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信心

11月17日,46岁的叶天华正在新房后的山坡上查看七叶一枝花的长势。“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扶贫队的帮助,我才重新站起来。”说起这些,叶天华感慨不已。

叶天华和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两人靠着家里的2亩地种玉米勉强维持生计。2008年,叶天华感到腰腿部疼痛,到医院一检查,诊断为双腿股骨头坏死,20万元的治疗费吓退了母子俩。

叶家的老房子在半山坡上,地在山脚下。到了2011年,叶天华已经无法行走,每天要靠拐杖挪动,然后趴在地里劳作。

2014年,叶天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二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拖着病腿养了100只鸡、1头母牛和2只羊。“当时李队来找过我,让我去做手术,把腿治好。”叶天华说,听说享受各项政策后,自费部分还需要5万元左右,他拒绝了。李鑫知道后,多次到医保、医院等部门打听消息,了解到叶天华得到的信息不准确,继续动员他做手术治病。

2018年,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叶天华接受了两次手术,终于能够站起来行走了。“最后只花了100多元医药费!”叶天华简直不敢相信。去年,叶天华翻新了老屋,纯收入近1万元,还掉了部分欠款。今年疫情期间,叶天华的母亲去世,目前家里尚有1万余元欠款,但如今叶天华养了4头牛、4只羊和70多只鸡,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一定能发展好产业,把这些钱还掉。”

古树垭村有330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11户。因病因学、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各家各户致贫原因复杂。但驻村扶贫工作队用脚步丈量工作,坚持走访每一户贫困户,针对致贫原因开展“一户一策”帮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让贫困“痛点”解得准、消得快。

33岁的刘金涛孩子幼小,无法外出打工,扶贫工作队帮助他免息贷款5万元发展肉牛养殖业。

贫困户秦明权想提升香菇种植产业附加值,扶贫工作队就跑部门、办手续,帮他办理免息贷款5万元,继续发展壮大产业。“党的政策很好,但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秦明权感慨道,“很感谢扶贫工作队,在关键时刻帮我一把,让我有信心坚持下去。”

贫困大学生陈怀漳连续四年每年得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资助的4000元学费,顺利完成学业,现已成为我市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

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和该局领导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走访慰问贫困户200多次,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及物资达70000余元。机关党委带领部分党员与扶贫工作队到村走访看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了书包、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学习必需品和慰问金,让他们感受党的温暖。

用产业发展筑牢脱贫实效

11月17日,王先成正在采摘大棚里的香菇。两年前,王先成决定回乡发展。可是苦于资金不够,代料香菇产业发展迟迟无法启动。“我们和村委会开会研究了好多次,并向局领导汇报后,觉得他确实是个干实事的人。”李鑫说,村集体决定投入11万元用于购买代料香菇菌棒,以一年1.5万元的价格租给王先成。不仅如此,扶贫工作队去年还帮助王先成牵线搭桥,促成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技术入股,帮助王先成提升菌棒加工、种植等技术。“今年预计纯利润能有3万余元。”王先成说,目前村里有13户43人在他的大棚里务工。

李鑫说,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解决大棚用水难题,他们今年又投入2万余元资金修建蓄水池。“明年就能达到3万袋规模。”王先成说,他有信心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据李鑫介绍,驻村扶贫工作队主要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组织外出务工3种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截至目前,驻村扶贫工作队已指导村民种植食用菌6万多棒、中药材55亩,养猪200多头、鸡3000多只、牛26头,向相关企业荐工42人。“2018年底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李鑫说,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健康迈上5万元标准线。

经过“四方协商”,市市场监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古树垭村一起,今明两年还将投资30万元扩大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种植面积,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5.3亩,食用菌大棚达到9个,巩固脱贫成效,帮助困难群众一起走进小康生活。